伦敦城市绿化经验
发布时间:2003-07-26 来源:上海工程信息网 浏览量:4395
英国伦敦作为一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珍贵,曾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与上海的情况很相似。但伦敦在城市生态建设和绿地建设上,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拥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和体系。因此,借鉴伦敦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有利于提高上海城市绿化水平。
⑴城市绿地规模大,并形成网络伦敦的绿化渗透到各个角落,到处是绿树碧草,看不到黄土, 攀援绿化、 阳台绿化等特殊空间绿化也非常普及。1991年,伦敦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17245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4.64平方米, 绿地覆盖率42%。住宅、道路和商业建筑等硬质地面只占37%,而公园、居住区花园和农地等软质地面占63%,其中居住区花园占19%、公园占8%、农地占7%,软质地面远远高于硬质地面。
伦敦的绿地规模大, 大于20%hm2的大型成片绿地占总绿地的67%。市中心拥有海德公园、圣詹姆斯公园等大型公园。 城市外围建成了环城绿带,平均宽度8000m,最大宽处达30000m,面积200000hm2,绿带里不准建筑房屋和居民点,阻止了城市的过分扩张,又可作为伦敦农业、游憩区,保持了原有小城镇的乡野风光;并通过楔形绿地、绿色廊道、河流等,将城市的各级绿地形成网络。
而截至1999年,上海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9.8;环城绿带规划宽度500m,总面积4850hm2,只有伦敦的2.43%差距明显。
⑵以人为本的绿地规划建设
绿地规划综合考虑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人均公园面积、绿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状态对人的满足程度和绿地可达性等因素, 如伦敦规定人均绿地20平方米,400米之间应有一块绿地,体现对人全面关怀的规划思想。伦敦的绿地根据其大小、功能、位置等指标分成区域性公园、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小区级公园、小型公园和线状绿地等六级,并利用该标准,根据各类绿地的功能、服务范围考察伦敦市民对绿地的满意程度,判断各人群的绿地享有状态,从而规划新绿地,以确定每块绿地享有状态,从而规划新绿地,以确定每块绿地的服务范围,指导绿地开发、建设与管理。
⑶重视城市自然保护地的建设
一般认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地总在人迹稀少的地方,但伦敦的经验表明,城市能够保留一些具自然风貌和野生动植物得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伦敦具有完善的自然保护政策,议会规定土地开发不能影响自然保护,在任何土地开发获准前,需要考虑大于0.2hm2的废物弃地、受损地和空地的自然保护和娱乐价值。城市自然保护规划强调自然环境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和对当地城市居民的价值,优先保护那些不能在伦敦以外地方重建的区域,反对在特殊科学意义区、地方性自然保护区和其它生态敏感地区进行开发。在评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时,不仅考虑生物价值、保护濒危物种和保持物种的丰富度,也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并据此划定自然保留地。同时,规定相邻地区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保护地,并留出生物通道,形成开敞空间的网络结构,保持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目前,伦敦的自然保护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6%,建立了市级自然保护地129处、区级自然保护地572处、社区级353处和乡村级6处,废弃的墓地、垃圾推场、铁路、水库和深抗等均作为半自然保留地,这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生境,人们也能在这里直接体验自然。伦敦的自然保护和社区相连接,即使在建筑密集区也尽量保留自然区域,划出自然保留地。这些相对较自然的地方是伦敦大部分野生动植物栖息的重要场所,栖息地的管理不权在于自然保护,尤其关心该地区中的半自然植被。因此,伦敦野生动植物数量可观,有100多种定期在大伦敦地区繁殖的鸟类,其中市区有30种,而环城绿带则超过80种。此外,还有狐狸、獾、鹿等哺乳动物。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国家常常以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出没情况衡量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伦敦的公园管理目标包括公园内的鸟类和数量。
⑷创造适合野生生物生存的生境伦敦的绿地建设重视发挥健全城市生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通过绿地的自然化、生态公园(或自然公园)、废弃地的生态改造、河流管理、人工野生物的栖息地。将景观地块创建与多样性生境相结合,形成自然的、生态健全的景观,为野生生物的觅食、安全和繁衍提供良好的庇护空间,增加总体物种潜在的共存性,形成大自然的绚丽风光与现代都市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
⑴城市绿地规模大,并形成网络伦敦的绿化渗透到各个角落,到处是绿树碧草,看不到黄土, 攀援绿化、 阳台绿化等特殊空间绿化也非常普及。1991年,伦敦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17245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4.64平方米, 绿地覆盖率42%。住宅、道路和商业建筑等硬质地面只占37%,而公园、居住区花园和农地等软质地面占63%,其中居住区花园占19%、公园占8%、农地占7%,软质地面远远高于硬质地面。
伦敦的绿地规模大, 大于20%hm2的大型成片绿地占总绿地的67%。市中心拥有海德公园、圣詹姆斯公园等大型公园。 城市外围建成了环城绿带,平均宽度8000m,最大宽处达30000m,面积200000hm2,绿带里不准建筑房屋和居民点,阻止了城市的过分扩张,又可作为伦敦农业、游憩区,保持了原有小城镇的乡野风光;并通过楔形绿地、绿色廊道、河流等,将城市的各级绿地形成网络。
而截至1999年,上海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9.8;环城绿带规划宽度500m,总面积4850hm2,只有伦敦的2.43%差距明显。
⑵以人为本的绿地规划建设
绿地规划综合考虑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人均公园面积、绿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状态对人的满足程度和绿地可达性等因素, 如伦敦规定人均绿地20平方米,400米之间应有一块绿地,体现对人全面关怀的规划思想。伦敦的绿地根据其大小、功能、位置等指标分成区域性公园、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小区级公园、小型公园和线状绿地等六级,并利用该标准,根据各类绿地的功能、服务范围考察伦敦市民对绿地的满意程度,判断各人群的绿地享有状态,从而规划新绿地,以确定每块绿地享有状态,从而规划新绿地,以确定每块绿地的服务范围,指导绿地开发、建设与管理。
⑶重视城市自然保护地的建设
一般认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地总在人迹稀少的地方,但伦敦的经验表明,城市能够保留一些具自然风貌和野生动植物得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伦敦具有完善的自然保护政策,议会规定土地开发不能影响自然保护,在任何土地开发获准前,需要考虑大于0.2hm2的废物弃地、受损地和空地的自然保护和娱乐价值。城市自然保护规划强调自然环境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和对当地城市居民的价值,优先保护那些不能在伦敦以外地方重建的区域,反对在特殊科学意义区、地方性自然保护区和其它生态敏感地区进行开发。在评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时,不仅考虑生物价值、保护濒危物种和保持物种的丰富度,也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并据此划定自然保留地。同时,规定相邻地区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保护地,并留出生物通道,形成开敞空间的网络结构,保持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目前,伦敦的自然保护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6%,建立了市级自然保护地129处、区级自然保护地572处、社区级353处和乡村级6处,废弃的墓地、垃圾推场、铁路、水库和深抗等均作为半自然保留地,这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生境,人们也能在这里直接体验自然。伦敦的自然保护和社区相连接,即使在建筑密集区也尽量保留自然区域,划出自然保留地。这些相对较自然的地方是伦敦大部分野生动植物栖息的重要场所,栖息地的管理不权在于自然保护,尤其关心该地区中的半自然植被。因此,伦敦野生动植物数量可观,有100多种定期在大伦敦地区繁殖的鸟类,其中市区有30种,而环城绿带则超过80种。此外,还有狐狸、獾、鹿等哺乳动物。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国家常常以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出没情况衡量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伦敦的公园管理目标包括公园内的鸟类和数量。
⑷创造适合野生生物生存的生境伦敦的绿地建设重视发挥健全城市生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通过绿地的自然化、生态公园(或自然公园)、废弃地的生态改造、河流管理、人工野生物的栖息地。将景观地块创建与多样性生境相结合,形成自然的、生态健全的景观,为野生生物的觅食、安全和繁衍提供良好的庇护空间,增加总体物种潜在的共存性,形成大自然的绚丽风光与现代都市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