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关键词:施工图审查 | 方案节能评审 | 边坡基坑 | 资质管理 | 执业注册 | 进郑登记 | 造价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汪光焘:加强小城镇的科学规划

汪光焘:加强小城镇的科学规划



发布时间:2003-09-20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量:257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二是大量富裕的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城市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水平从概念上讲是一个统计数,是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也可以明确为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生产(或第一产业)人口和全国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水平要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各地应该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城镇化水平的目标。

  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是制订发展规划,确定分配格局和研究重大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扩大就业是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既要适应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创造就业条件。要把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相结合;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这是就业岗位、产业发展、城市运行成本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城市具有增长极效应,城市繁荣自然带动农村发展和繁荣。城市要发挥综合功能,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要研究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搞好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城市的运行成本。

  要在重视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同时,更重视城镇布局的城镇体系规划。对于村镇建设要分类指导,城镇密集地区的村镇规划建设要融入城市—镇—村镇发展体系。制订城镇体系规划要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资源可利用的限度和环境可承受的程度来确定发展速度,避免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要探索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规律,不能用大城市的理念建设小城镇。小城镇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应该从经济、人文、自然和环境几方面统筹考虑。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城镇建设决策机制,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工作要立足长远、始于脚下,关键是抓好经济结构调整,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讲求资源配置合理、节约,不仅要重视目标,更要重视过程,让人们在城镇建设过程中看到实惠,看到成效。

  当前推进我国小城镇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几个现实问题。其一,通过城镇化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城市政府要把提高进城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农民进城务工这一过程,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进城农民及其子女的素质,从而推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二,推进公用事业改革,首先要开放市场,打破市场垄断,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对城市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政府同时要加强监管,对某些行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完善城镇公共工程等重大决策的规划和程序,加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降低运行成本(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政府的财政能力),逐步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重大事项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其三,强化省级调控作用。省级调控作用主要有规划调控和财政调控。通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监督,加强城市间协调工作。政府财政或调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兴办企业和各项产业创造条件,这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面向广大农村服务的小城镇,发展教育、科技和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应当如同扶持农业一样给予财政政策的支持,应当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总之,东中西部或同一地区的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省级调控作用的发挥各有特点,是省一级政府应当研究的课题。

郑州市土木工程协会   

地址:郑州市淮河西路24号(淮河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西50米院内元绍商务二楼)

豫ICP备12012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