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关键词:施工图审查 | 方案节能评审 | 边坡基坑 | 资质管理 | 执业注册 | 进郑登记 | 造价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让节能建筑告别尴尬

让节能建筑告别尴尬



发布时间:2006-08-03 来源:建设部 浏览量:5028
  节能建筑越来越多,但究竟可以节能多少?大多是个推算数据。深圳建研院院长叶青说,建设节能建筑是典型的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到结果导向的关键点是建立能源审计、节能评估及能耗标识体系。 

  建筑能效评估与能效标识可以明示建筑能耗状况,我国正在探索并完善节能建筑效能评估的技术测评及基本法律制度,并会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据悉,《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的出台,对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能耗标识体系,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能耗标识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购房者对住宅能耗指标的期待指数是多少呢?专业机构调查显示:有83%的人希望在购房时了解居室的冷热情况,并会把热性能指标作为重要参考。也就是说,住宅能耗标识会引导购房者买到节能住宅。住宅节能也必然会成为房地产市场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但这个度量体系如何更科学准确呢?简言之,如何将节能量化考核并以识别。 

  业界普遍认为,应该给出一个分户指标,而不应该是面对整栋建筑的等级性指标,同时以等级标识来体现,这样可以让普通购房者较容易识别。比如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有几个具体测评指标,基础项如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电量;选择项包括室温调节、能量回收、可再生能源利用,用能管理等;并以《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规定强制测评项。 

  住宅建筑节能标识制度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它可以促使建设商将建筑物是否节能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技术性指标,并通过认证取得如下效果:量化节能标准、节约能源、指导消费者。因为建筑能效信息很难靠个人的直观感觉来判断,只有经过测评或查验规划、设计及施工过程执行节能标准的情况,才能准确掌握建筑物的能效信息。 

  主体责任明确加强制约

  房地产商向标识机构提供施工图纸及门、窗、保温材料等建筑构件的检测报告,标识机构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各项指标,并提供给开发商,同时应向管理机构备案、向保险公司投保;开发商将指标标识于售楼书,供购房者参考;当标识数据与实际能耗相差较大时,购房者可以索赔,若责任在标识机构,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从这个程序我们可以看出,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制约,保证标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保险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购房者的利益受侵害时得到补偿,另一方面也促进事务所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信誉。 

  能效测评方法有待完善

  据中国建研院空调所所长徐伟介绍,当前我国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初步设定几种模式:一是软件评估,即需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软件评估机构的认定,软件的功能和算法须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二是文件审查;三是现场检查;四是性能测试,包括墙体、门窗、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外窗及阳台门气密性等级检测;外遮阳设施(夏热冬暖);外墙和屋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夏热冬暖);平衡阀、采暖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热计量装置检测;空调机组的能效检测;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检测。特别是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要分别测评。

  但是这套识别系统是否全面还有待时间考验,因为能效指数毕竟是更广泛的环境性能的一部分,人为因素也是一个方面,比如用能习惯,特别是公共建筑,人们认为不花自己的钱。 

  在英国有个测评标准名为SAP:这是一个住宅能量等级识别系统。比如新建住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建筑构造、空气渗透率等的最差接受标准,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计算出来,并可以为测评对象标识等级。这种方法的好处在哪里呢?它不受房屋大小、电力设备的物主、个人加热模式和温度的影响。

  我国《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讨论稿)会在近期出台,它的任务包括以科学的方法计算建筑能耗、提供新建筑最低能效要求、作为建筑能效认证的测评标准。目前,评价指标和评估软件的编制、性能测试方法、标识等级细化还在完善。将来我们要建立数据库和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改进标识办法和精度。 

  经济激励利于能效标识推广 

  在将出台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中将确立一种立法思想:区分不同建筑用能特点,采用政府强制推动、率先带头和市场机制激励的办法,实现建筑物用能系统运行节能。 

  比如以财政补贴对从事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科研单位给予财政补贴;对开发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建设单位给予财政补贴;对于购买更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5%以上建筑的消费者给以财政补贴;对开展建筑节能服务机构给予营业税或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再有就是贷款贴息的方法。 

  节能建筑告别尴尬 

  在北京一提起节能住宅,人们很容易会想到“告别空调暖气时代”的北京锋尚国际公寓。南京锋尚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史勇在谈到节能住宅的销售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万个理由要做节能建筑,但是没有一千个理由来让消费者购买节能建筑”——节能住宅运营费用的核算以及客观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节能住宅产品和市场消费之间出现了一道隔膜。 

  许多设计人员也表示面临着相同的困惑。设计单位在设计出节能住宅方案后,由于对运行中节能状况进行测算时相关体系不完善,而无法给建设方一个充分的解释,造成对方不接受设计方案的现象时有出现。而在这方面,国外设计师却有成熟的软件可以运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表示:“要使建筑节能的推动模式真正运转起来,关键是给出建筑能耗指标,建立起建筑能耗评估体系。” 

  我想,随着建筑能效认证体系的建立,他们的烦恼会烟消云散。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6.07.06 记者 刘喆

郑州市土木工程协会   

地址:郑州市淮河西路24号(淮河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西50米院内元绍商务二楼)

豫ICP备12012240号-2